“荣和有爱,传递真情”荣和集团23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落成(2011.07.01)

前言

        翻开荣和集团发展史,除了傲人的业绩和荣誉外,还看到作为一个城市运营商,18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关注慈善助学事业,成功帮助了一批批贫困学子实现了大学梦,许许多多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重返校园、并肩与灾区同胞度过难关。回报社会是荣和集团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也是延续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荣和集团于2009年设立了“广西荣和爱心基金会”,并计划每年将500-1000万元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大化县雅龙乡盘兔荣和希望小学落成,荣和集团送去满满的爱心物资

   2010年荣和集团出资230万元,对大化县雅龙乡盘兔小学进行改扩建,学校现已落成投入使用;2011年6月27日,满载着爱心物品的车辆从南宁出发,前往150公里外的大化县雅龙乡盘兔村,这是广西荣和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荣和爱心基金会再一次对援建的“雅龙乡盘兔荣和希望小学”带去爱心物资.

沿着崎岖的盘山小路,经过近4小时的车程,荣和集团一行人在大化县教育局领导陪同下,终于抵达了“雅龙乡盘兔荣和希望小学”,沿途民居都是老旧的房舍,当全新的盘兔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出现在眼前时,仿若山间众绿丛中的一抹彩虹,让人惊喜不已。一栋四层楼的学生宿舍,每个学生都拥有全新的床铺、被褥、凉席,一楼还有宽大的食堂,而另一栋四层高的现代化教学大楼里,普通教室、电化教室、实验室一应俱全。

\

                                  山区中的别样风景

 

\

荣和希望小学正式挂牌、坐落于大化县雅龙乡盘兔村的青山之间

荣和集团一行人受到了雅龙乡盘兔荣和希望小学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校方感谢荣和集团、荣和爱心基金会对学校的无私援助,让盘兔小学从危房变成崭新的大楼。县教育局领导更是盛赞建成后的雅龙乡盘兔荣和希望小学已经成为河池市镇一级小学中硬件最好的学校。

\

校方感谢荣和集团的爱心义举

 

\

同学们热烈欢迎

 

\

\

荣和企业集团援建的教学楼,气势恢宏的校舍不亚于城市小学

本次荣和爱心基金会带来了学生急需的一批生活用品,包括724套运动服、362条短裤、362双凉鞋以及部分书籍等价值3万元的物资。在捐赠仪式上,荣和集团营销副总监梁于里表示,在郭声琨书记的关怀下,荣和集团为大化县雅龙乡盘兔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出了一份力,同学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家长们不用再担心,老师的教学环境也得到改善,荣和集团上下都倍感欣慰!荣和爱心基金会毛剑锋秘书长已经是第三次来到盘兔小学,他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不忘回报家乡和社会。

\

荣和爱心基金会毛剑锋秘书长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

 

\

荣和集团领导向学生发放爱心衣服

一位女学生代表全体学生发表了感谢信,感谢郭声琨书记对盘兔小学的热切关心,感谢荣和集团慷慨出资建设,感谢县教育局领导在建校过程中,不辞辛苦地每日奔波于县城与盘兔村之间,经过各方一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她们梦想的新学校。她们一定会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

身穿新校服的学生代表发表感谢信

山区条件异常艰苦,各方关注爱心接力力促学校换新颜

据了解,雅龙乡盘兔村是个极其缺水的地方,由于离县城较远,道路狭小蜿蜒,运输水源进村进行施工建设难度极大,县教育局协调有关方面,调集消防车和全县的水车每日轮番向盘兔村送水,并且修建了水窖蓄水,才解决了建设用水和学校用水的问题。

\

能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的大食堂

 

\

住在新宿舍甭提多开心了


雅龙盘兔小学的原本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而学生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都比城市同龄人显得矮小瘦弱,家庭条件很差,往往一件衣服都穿很长时间才换下,衣服破损了也没有新衣服换,甚至连内衣裤都没有。在捐赠仪式现场,看到有些学生并没有穿校服,笔者向韦校长咨询,韦校长告知因为校服很新,有的学生根本不舍得穿,而另一些学生则因为只有一套衣服穿,已经穿破不能再穿了,其条件艰苦可见一斑。

\

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大楼

 

\

同一角度拍摄的照片,显示出一年的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荣和爱心基金会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区的儿童教育和生活

荣和集团一直很关注盘兔荣和希望小学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荣和集团的领导员工重视,连社区内的居民也纷纷主动参与进来捐款捐物,荣和童子军六一爱心义卖筹得善款,业主也拿出自己的衣物委托荣和集团送给师生们。荣和这个爱心大家庭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荣和爱心基金会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区的儿童教育和生活,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爱心活动中来。

扶弱济贫、爱心捐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荣和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把“爱心事业”纳入企业的发展大计中。18年来,荣和集团时刻不忘企业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坚持不懈扶贫济困、回报社会,帮助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为贫困地区儿童兴建新学堂,资助灾区同胞度过难关,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发扬传统美德、散播爱心火种。